·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企业文化 >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共同守护

来源: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15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国家安全知识小课堂】

1、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加强全国人民的安全意识,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后每年4月15日,我国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什么是国家安全?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3、国家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2015年7月1日,新的《国家安全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实施。在全面系统确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要素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太空、深海和极地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等5个领域,进一步完善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金融安全隶属于经济安全,粮食安全隶属于资源安全,网络安全则是对原有信息安全的扩展。



提高对国家安全的认知

1、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观念

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的需要,更是个人安全的需要。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不失国格、人格。

2、熟悉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

我们应该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中,特别应当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等。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

3、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安全意识缺失的民族,只能被动挨打,更别谈发展。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爱国主义宣传及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以便我们更好地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在策反中方人员,窃取中国政治、军事情报和外交秘密的同时,加大了对经济、科技领域的渗透、窃密的力度,我们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提升反奸防谍能力。